新华社客户端河南频道8月9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8日上午,第三届“夏文化”暑期研讨班正式开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40多家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学员齐聚网络课堂,共襄“夏文化”盛会。

开班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夏文化探索应重视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夏文化研究的队伍建设;二是注重田野考古工作,长期持续地探索,必然会有新收获和重大发现;三是深化聚落考古研究,既要注重中心遗址,也要关注不同层级的遗址,关注遗址间的关系,复原夏代社会;四是加强各级各地区的合作。
宋新潮表示,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夏文化研究,与河南省文物局、北京大学联合制定了夏文化研究的工作方案。在深化河南地区夏文化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周邻地区的合作,厘清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岳石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关系,共同推动夏文化研究。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致辞中表示,夏文化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对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中,发现以牙璋为代表的二里头礼制向周边地区的辐射,表现了中华文明开始了以中原王朝为中心、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进程。
“河南是探索夏文化的中心区域,王城岗、瓦店等遗址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展开,豫东、豫南地区考古工作取得了新收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指出,夏文化的探索研究任重道远,还有大量的课题和工作需要去做,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潜心学术研究,加入到夏文化研究的队伍中。
据了解,本届研讨班由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文化学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公共考古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协办。

在为期5天的授课时间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方燕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国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王献本、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魏继印、河南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张立东、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卫东等,将针对夏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专题讲授。
受疫情影响,研讨班采用网络授课的方式。除了给学员们单独开设的授课平台之外,还给未参加本次研讨班但对夏文化充满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开通了直播渠道。

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表示,河南大学与夏文化研究有着深厚的渊源,夏文化探索的先驱徐旭生先生就曾执教于此,被誉为河南考古第一人的安金槐先生1948年毕业于此。在国家高度重视夏文化基础研究工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夏文化问题的背景下,河南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注重夏文化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为夏商考古研究和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作出更多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