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砦期遗存因1979年河南密县(今新密市)新砦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最初,发掘者认为该遗存属河南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的过渡性遗存,但新砦期遗存是否存在并未得到确认。为探索早期夏文化,1999年北京大学联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砦遗址再次进行了发掘,确认了“新砦期”的存在。其后,学术界对“新砦期”遗存进行讨论,提出了“新砦文化”的命名。
关于新砦文化的源流,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源于当地的龙山文化,同时又受到豫东地区龙山文化的影响,最后发展成为二里头文化。这些研究因受材料限制,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近年,新砦和二里头两大遗址都出版了新的考古发掘报告,公布了大量新材料。因新砦文化的源流关系到早期夏文化和夏族起源等重大学术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原和江汉文明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研究”(12BKG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魏继印,原文刊于《考古学报》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