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中,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第一层次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史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榆林学院、莆田学院等兼职教授。
学习经历
1978年3月—1982年1月,西北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3月—1984年12月,师从尹达、杨向奎、张政烺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1989年4月,师从田昌五先生,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4月—1990年4月,从师于伊藤道治教授,在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留学一年。
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5年—1996年,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研究项目),在伊藤道治教授指导下,在关西外国语大学学习研究一年。
1999年—2000年,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项目,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作研究一年。 [1]
工作经历
1976年1月—1977年12月,在陕西省榆林市街道办事处任工业会计。
1985年1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先秦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 [1]
研究方向
史前文化、先秦史、国家与文明起源史、夏商城市史、早期文明史。 [1]
著作
1.《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初版(30万字),1997年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2013年增订本(57万字)。1997年,该书荣获“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专著奖”。
2.《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59.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3.《商代都邑》(十一卷本《商代史》第5卷),5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013年,十一卷本《商代史》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4.《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十一卷本《商代史》第3卷),1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013年,十一卷本《商代史》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5.《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41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初版,2006年第二次印刷。
6.《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探索》,40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
7.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5人合著),全书40万字,王震中撰写15万字(第1-184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1998年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三版。2000年,该书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8. 《民族与文化》(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9. 《国际汉学漫步》(合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10.《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11.《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12. 主编《追寻中华古代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3. 主编《华夏同始祖 天下共连山》,大象出版社,2010年。 [1]
代表性论文
王震中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代表性论文如下:
1. 《试论我国中原地区国家形成的道路》,《中国史研究》1984年第3期。
2. 《东夷的史前史及其灿烂文化》,《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1期(获奖)。
3. 《东山嘴原始祭坛与中国古代的社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4期。
4. 《应该怎样研究上古的神话与历史――评<诸神的起源>》,《历史研究》1988年第2期。
5. 《略论“中原龙山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中国原始文化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出版社。
6. 《文明与国家》,《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3期。
7. 《夏商周文化中的东方渊源》,《华夏文明》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8. 《祭祀·战争与国家》,《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3期。
9. 《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5期。
10.《文明起源之比较》,《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5、6期。
11. 《从符号到文字――关于中国文字起源的探讨》,《考古与文物研究》,三秦出版社,1996年。
12. 《试论陶文“”“”与大火星及火正》,《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6期。
13.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从聚落到国家》,《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 《邦国、王国与帝国》,《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5. 《良渚文明研究》,《浙江学刊》,2003年增刊。
16. 《试论商代“虎食人卣”之类铜器题材的含义》,《纪念商承祚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17. 《商族的起源及其早期迁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三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18. 《甲骨文亳邑新探》,《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获奖)。
19. 《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获奖)。
20. 《商代王都的“社”与“左祖右社”之管见》,《安金槐先生纪念文集》,大象出版社,2005年。
21. 《商代都鄙邑落结构与商王的统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获奖)。
22. 《商代的王畿与四土》,《殷都学刊》2007年第4期。
23. 《藁城台西邑落居址所反映的家族手工业形态的考察》,《东方考古》第3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
24. 《商代における殷都の族居特点と商の王権》,载于宇野隆夫主编《王権と都市》(《国际研究集会》第33辑),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3月出版。
25. 《偃师商城中的“明堂” 与“内朝”“外朝”》,《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一辑,线装书出版社2008年。
26. 《龙の原型》,(日本)《大东文化大学 汉学会志》47号,2008年3月。
27. 《夏代“复合型”国家形态简论》,《文史哲》2010年第1期。
28. 《国家形成的标志之管见——兼与“四级聚落等级的国家论”商榷》,《历史研究》2010年第6期。
29. 《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的理论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4期连载。
30. 《三皇五帝传说与中国上古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刊》第七集,商务印书馆,2011年。
31. 《关于古代国家的概念定义与标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研究》(九),科学出版社,2012年。
32. 《论商代复合制国家结构》,《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3期。
33. 《从复合制国家结构看华夏民族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 [1]
获奖项目
1、《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1997年获“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2、《东夷的史前史及其灿烂文化》,1992年获“中国社科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3、《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合著),2000年获中国社科院优秀成果二等奖、历史所优秀成果一等奖。
4、《甲骨文亳邑新探》,2007年获中国社科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历史所优秀成果一等奖。
5、《商代都鄙邑落结构与商王的统治方式》,2009年获“山东省第二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6、《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2010年获中国社科院第七届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历史所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7、《商代都邑》(十一卷本《商代史》第5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013年,十一卷本《商代史》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8、《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十一卷本《商代史》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013年,十一卷本《商代史》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