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作者:   时间:2023-06-07   来源:   浏览数:

2023年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作为任职10年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作为考古战线从事考古发掘研究超过40年的一名老兵,我感到非常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2020年9月28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意义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他强调,考古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而且是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地位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2021年10月17日,在给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贺信中,他又一次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又回想起,2022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我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探源工程20年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展现了中华文明从起源、形成到早期发展并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历程,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研究,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探源工程的肯定和进一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阐释和成果宣传转化传播的重要指示。作为长期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的我,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高度重视、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2023年6月2日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历史的重大意义作出了非常深刻的阐述。

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重视、对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重视,不是仅仅着眼于过去,而且着眼于当今和未来。他看到了考古工作和文明起源研究具有的当代价值,即能够使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能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智慧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从事考古工作的学者、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我们研究的是过去,对过去发生了什么、过去的历史进行研究。但是,研究历史是为了什么?研究过去,研究中华文明的过去,研究中国、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今和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时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对我们研究中华文明意义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阐释,研究过去的中国、理解过去的中国,是为了理解现在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理解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才能从根本上明晰中华民族走自己道路的必然性,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唯一道路。如果不知道我们的文明是如何走过来的,那我们怎么能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说,他是把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因而能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我觉得,作为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考古研究和阐释,做好中华文明研究和阐释。

考古学界以前曾经存在重发掘轻研究、重描述轻阐释的倾向,以至于中国大量的考古发现较多地局限在考古学界内部,尚未成为社会共享的知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下,尤其是2020年“9·28”重要讲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遗迹、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指示和关于实现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示日益深入人心。通过各种媒体的努力,民众对考古成果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然而,一些宣传报道仍然停留在发现了什么,而对这些考古发现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跟我们当今生活的关联的阐释和宣传仍较为薄弱。我觉得,作为考古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在加大考古工作力度的同时,做好考古资料的阐释,而且要阐释得明晰。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考古学本身是不够的,需要像探源工程那样,促进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有机融合。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实现交叉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地阐释丰富的考古资料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才能清晰地阐释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对于考古学者和文明研究的学者而言,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成果,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历史,把辨识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向全世界宣传解说,让国际学术界了解,向世界展示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6·2”重要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重要,关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阐述非常全面、系统、深刻。每一个特性,我们都可以举出很多考古的、历史的证据。今后,我们要很好地领会、很好地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两个结合”做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我们从事历史研究和文化事业的学者乃至全党各级干部和广大民众,都应该好好地学习,理解其中的深意,使之成为我们自觉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6·2”重要讲话必将成为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指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黄河文化研究院院长;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中国 河南 开封/金明大道 | 邮编:475001/475004

版权所有 ©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07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