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公告通知 > 正文

新闻公告

黄河实验室河南大学基地气候环境变化与黄河文明演进团队科普活动(时间:5.22-27)

作者:   时间:2022-05-20   来源:   浏览数:

一、科普主题

“寻根中华文明 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科普形式

系列科普讲座/视频

三、科普对象

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社会大众

四、举办时间

5月22号上午9:00-10:30考古纪录片《考古公开课-寻根中华文明》;腾讯会议:472-127-082

与谈人:贺 俊 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研究员

     侯卫东 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副主任

简介:“寻根问祖”是百年中国考古学的主线之一。数代中国考古学人艰辛探索、孜孜以求,都在努力回答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将要到哪里去的问题。翻开尘封已久的地书,穿透变幻莫测的迷雾,中华文明从洪荒走来……

5月23号上午9:00-10:00专题线上讲座《气候变化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现在与未来》;腾讯会议:372-884-685

主讲人:邳华伟 时空大数据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研究员

简介: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过去100年以来,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5°。温度的上升不仅导致冰川加速消融,海平面上升,而且导致土地沙漠化、极端暴雨、干旱的发生,威胁着人类和所有地球生物的生存。然而从更长的时间的维度来看,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热交替的巨幅震荡期中,多次出现冰河期和“大温暖”时期,那么当前地球气候变化是地球气候震荡的微小起伏?还是“大温暖”时期的前端,我们该如何深刻理解当前所处的气候时期,及气候变化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未来……

5月23号上午10:30-11:30纪录片《黄河改道与地理环境变迁》;腾讯会议:681-131-580

主讲人:吴朋飞 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研究员

简介:万年黄河,汩汩东流入海。善变黄河在平原河段的泛滥、决溢、改徙形成今黄河河道,留下不同时期的故道、泛道,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以黄河6次大改道为讲述重点,详细其具体流向和变迁过程,分析所引起的河湖水系、城邑兴衰等地理环境变化;

5月24号上午9:00-10:00专题线上讲座:《怎样揭开层层黄沙埋藏的千古之谜》;腾讯会议:317-926-048

主讲人:秦 臻 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研究员

简介:历史上黄河频繁的泛滥和改道,使其在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分布广泛的泥沙沉积层。这些泥沙沉积层之下埋藏有为数众多的考古遗址;而如何发现、发掘这些历史遗迹,揭示黄沙覆盖下的历史谜团,对于考古学家而言是一项挑战。本讲座将根据主讲人近年来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经历,介绍高空遥感、地球物理勘探、钻孔调查、剖面取样、探沟-探方发掘、实验室分析等在古黄泛区开展考古工作的方法体系。

5月25号上午10:00-11:00专题线上讲座《地理智能“把脉” 郑州城市发展》;腾讯会议:165-979-374

主讲人:董冠鹏  时空大数据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主任

简介: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城市体检以系统、“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借助多源时空数据,采用地理智能计算、空间分析等方法,精准测度表征城市运行的体检指标体系,诊断郑州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施策”,为促进郑州市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月25号上午11:00-11:30专题线上讲座《我们身边的食物:营养or环保?》;腾讯会议:291-844-135

主讲人:王 岚 时空大数据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研究员

简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当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食物在满足大家吃饭需求的同时也为农业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食物生产需要大量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各种化学药品,其中肉类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大。中国用世界8%的耕地为约21%的人口提供食物,创造了农业生产的奇迹。而多肉、多糖、高脂及少蔬果的膳食结构在一定程度成为超重和肥胖流行的关键。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干饭人值得大家思考!食物消费结构转变就是第一步

5月26号上午10:00-11:30专题讲座《气候变化下区域碳排放趋势与经济发展评估》;腾讯会议:954-639-450

主讲人:吴乐英  时空大数据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研究员

简介: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碳排放治理与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区域科学表达经济-能源-气候系统互馈的技术体系,科学评估区域碳排放趋势及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月27号上午9:00-10:00短视频《智能缀合甲骨文软件“缀多多”》;腾讯会议:317-926-048

主讲人:门 艺  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研究员

     张重生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研究员

简介: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第一次甲骨缀合也是甲骨文研究史中一件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事件,王国维的缀合甲骨工作开创了以甲骨为史料进行商史研究的先河,随后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对史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学者们为了利用更为完整的甲骨史料,不懈地进行将甲骨碎片缀合复原的工作,从1917年第一例甲骨缀合开始到今天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参与的学者不断增多、缀合成果成绩斐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将甲骨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我们研发了使用AI的甲骨缀合技术——缀多多,经过四年的研发,开发了四套行之有效的AI甲骨缀合方法,在技术上不断趋于完美。将来我们还将建设相应的网络平台,吸引更多的学者甲骨文大数据的共建,并将AI缀合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出土文献的缀合复原中去,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五、举办单位

河南省黄河实验室河南大学基地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黄河文化研究院

六、承办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

时空大数据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中国 河南 开封/金明大道 | 邮编:475001/475004

版权所有 ©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07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