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公告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六个维度

作者:   时间:2023-11-27   来源:   浏览数: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重要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学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以下六个维度的核心要义。

一、伟大旗帜维度: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奋斗、创造、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成就有力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旗帜是正确的旗帜,是引领我们走向康庄大道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坚定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1]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道路的实践已证明,只有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是我们党对百余年探索经验的理论总结,同时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不断用实际向人民、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伟大的旗帜。在新征程上,我们党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只有始终高举伟大旗帜,才能经得住时代的考验,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奋力实现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旗帜的引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二、价值引领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神凝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无数中华儿女共同的行动向导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起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的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恢弘史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新时代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一问题的深刻解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且能够得到全社会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使人民从价值理念这一全新的角度深入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出一系列的创新性举措,大力弘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科学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多次强调,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并指明了实践路径。

三、文化根基维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表明我们党的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的定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和实践进入新的阶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3]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4]这一论述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的底气。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和文明的复兴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自觉。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世界的文明,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自成一体、造福人类、永续发展的现代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战略任务维度: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6]这一重要论述体现出新时代对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总要求,并为全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实践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深刻把握与精准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其中就包含着“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具有“社会水泥”的作用,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马克思曾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7]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党从成立起就重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凝聚人民力量,从提出干革命要靠“枪杆子”论断,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党和人民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强大精神支撑。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不懈怠,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新时代对我们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五、发展道路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使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9]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我们继承发展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提供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华文化,坚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既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10]这一重要论述体现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探索中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彰显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六、奋斗目标维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没有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难以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1]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又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立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自觉。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任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科学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2]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突出强调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文化使命。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使命彰显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从党的十八大到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党中央把文化建设又一次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学习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形成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中国 河南 开封/金明大道 | 邮编:475001/475004

版权所有 © 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07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